12月20日至30日,韩天衡在珠海市珠海渡假村艺海精合举办“韩天衡艺术展”,观众云集,岭南艺界多有好评。 《珠海特区报》专辟半版介绍,邻近的《澳门日报》以一整版介绍韩天衡的书画篆刻。 一个艺术家,能经常性地应邀在海内外举办个展,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知名度的展示和艺界推崇性的反映,在更大意义上是对一个艺术家创作实力的检验和表现能力的测试。因为展览是艺术家个人的一次整体的、 系统的、当下的亮相,那么多的作品,几十幅乃至一百多幅的作品集中在一个展览空间,很容易产生单调、重复、拼凑感,这就需要题材多样、笔墨生动、色彩变化、内容丰富、款式别致, 从而使受众产生审美的愉悦和观展的兴奋。特别是韩天衡在海内外的展览,大都是艺术展而非商业展,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更高。韩天衡在这一方面,都做得相当成功。韩天衡在珠海展的翰墨飘香、 艺友雅集中辞旧迎新。刘海粟先生时在香港,闻讯,即在病榻上用颤抖的手书写了“狂来轻世界,醉墨得真知”的题词,请人捎到展场。令韩天衡感动不已。
1993年的上半年,韩天衡除了应邀为日本首相宫泽喜一郎刻印外,主要精力用于书画印的创作及理论著述。他每年均有出版计划,不仅有书画印作品集,还有学术理论著述,在创作与理论方面, 他是很注意比翼齐飞的。为此,他在《豆庐独白》中曾说:“艺术是思维支配四肢的劳动,想法决定技法,而不是技法支配想法,更不是技法甩开想法。失去想法的技法则是灵魂逃遁后的一具骨架。” “有想法的技法者上;有想法乏技法者中;无是非技法者下;无想法者无技法者,其艺则妄。”艺术家最可贵的是要有艺术思想和审美理想,无此作支撑,艺术家的创作是走不远的。在当代艺术家中, 韩天衡在这方面是有着相当清醒的意识和相当执著的追求。韩天衡在艺术思考上的深入、理论研究上的开掘、学术著述上的高产,在同代艺术家中是相当突出的。
当时也有友人对韩天衡说:“你如今在国内外很有影响,书画印也很受追捧,拍卖得也很高,你为何不多搞些作品?而是用宝贵的时间去坐冷板凳,写什么理论文章及专著。” 韩天衡听后,很坦然地讲:“钱,我不是不需要,但人不能一味钻在铜钱眼里出不来。搞艺术是需要理论引导的,是需要储蓄的,我在《豆庐独白》中曾写过:‘勤劳的艺术创造是一种实力的储蓄, 储蓄必有利息,但并非为了利息。利息不足贵,不足求,可贵的是一如既往地储蓄,为时代的艺术事业作全身心的储蓄。’”面对商品大潮的冲击,社会竞争的加剧,人心变得浮躁,需求变得功利, 关系变得异化,此风在书画界也有反映,如颠覆优秀传统,否定前贤大师,追求狂怪变态,满足刺激眼球,热衷自我炒作,强求画价飙升,丧失职业底线等。对此, 韩天衡在《豆庐独白》中披露了自己的心声:“世事纷呈,社会繁杂,节奏飞快,环境喧嚣,吾身不能静而求静心,故常于笔底楮面,寻觅与构造怡静冷寂环氛以自娱自适。 奋力多年,似有所获。”在这段时间,韩天衡写下了大量的富有哲理诗情、言简意深的“豆庐独白”。
摘编自王琪森《金石书画铸春秋——韩天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