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印的鸟虫书印可讲是独领风骚,无有望其项背者。韩印鸟虫书的线条注重于图案化,变形夸张、惟妙惟肖;在结构上更注重于装饰化,绸缪缭绕、旖旎秀逸;在整体印风上显得美而不妖、奇而不怪、 变而不诬,富有出人意表的想象力。韩印的鸟虫书印是当代印坛推陈出新的一面旗帜。
韩天衡的书法取法多元,转益多师。从二王、颜柳到苏米,从让翁、悲庵到苦铁,他潜心追摹,深思力学;从甲骨钟鼎、石鼓秦刻到汉简唐碑,他吸纳融贯,朝夕用功,从而使自己挥毫驰墨间形神并茂, 既有厚实的传统遗绪,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性的追求。
韩天衡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赋予每一根线条以勃发的生命感和昂扬的精气神。他的行草神酣气畅、浑朴厚重,既有碑学的高古强悍与雄健凝重,又有帖学的典雅严谨与朴茂秀逸, 为以柔和为主的上海书风渗透进了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和大度禀性。韩天衡对当代书坛最大的艺木贡献,无疑是韩氏草篆的创建。韩氏草篆源于篆额和碑刻,参以竹简、缪篆、八分等多种元素, 巧妙地运用草书笔法将原是静态的篆书笔画进行动态化的运作,鲁工稳的篆书结构进行变形化的造型,使之产生线条的动感浪漫之美和结构的灵动变幻之美, 具有一种龙跃天门的豪迈气势和虎卧凤阁的雄悍风采。
台湾权威的《雄狮美术》在四月号上,刊出了艺术评论家施叔青的《韩派篆刻艺术》,这是台湾艺界第一次全面地介绍、评介韩天衡的印艺。全文写得清晰入理、评述到位,显示了独到的评论功力。 特别是作者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印艺追求上,将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与韩天衡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韩天衡开派的艺术成因,此文在台湾艺界影响颇大。
“全国第二届篆刻展”的评选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开始了,韩天衡作为评委,参加了评选,他从全国性的篆刻来稿中,感受到了近十年篆刻艺术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此,韩天衡撰写了《评印杂说——全国第二届篆刻展评选有感》。其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准备出版《韩天衡水墨花鸟画册》,韩天衡尽管画院事务、社会工作等甚忙, 但依然利用星期日及夜间时间,抓紧创作。此阶段,他的精神状态及创作状态相当良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一场风波平地而起。
摘编自王琪森《金石书画铸春秋——韩天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