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庐艺踪

天衡轶事丨 狮城相留被婉拒 收藏发老抽象画(六)

读而思

勤奋的艺术创造是一种实力的储蓄,储蓄必有利息,但并非为了利息,利息不足贵,不足求,可贵的是一如既往地储蓄,为时代的艺术事业作全身心的储蓄。 ——韩天衡

1987年,香港举办了大型的“上海绘画——蜕变中的中国艺术展”,韩天衡任团长,率上海美术代表团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由于本次展览作品精彩精湛,风格鲜明, 名家会集,因而在海外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观众踊跃,香港的报刊杂志及电视台纷纷作了报道及专访,使海派画风再度风靡海外。

韩天衡赴港前就知道当时香港有个专门收藏印谱的收藏家叫林章松,他自己也是一位篆刻家,出生于1950年,字秉承,号松荫轩主,毕业于岭南艺术学校, 为香港友声印社社员。他收藏的印谱有一些是珍本与孤本。因此,韩天衡一到香港就与他取得了联系。白天要忙于社会活动及艺术交流,一到晚上,他就埋头灯下, 翻阅林送来的几十本印谱,晚上做笔记要做到下半夜,维多利亚湾畔美丽的夜景、铜锣湾热闹的夜市,他一次都没有去领略,一连十多天就专注于这些印谱,韩天衡自讽为“小民暴富”。

在篆刻艺术的理论研究及学术撰述上,韩天衡极有建设精神和责任意识。继《历代印学论文选》后,他在这一年又出版了填补空白的《中国印学年表》, 以编年史的形式上自宋、元、下迄明、清及至当代。上下千年,汇辑可编年之印人两千多家,印谱印学书籍一千七百多种。 辑录了篆刻家、金石家、印学家、印谱编纂者之生卒、事略、代表印作、印谱、印学论著之成书年份、卷册、印坛史话、事件等, 对印学发展有明显影响之作者、著录及近世出土印鉨、封泥等有价值者,也一并辑入。有世人熟知而不尽知者,也有寡闻而首次披露者。

多为韩天衡三十多年问读谱本、阅印学资料的笔记整理而成。按历史脉络,条理清晰,内容丰富。韩天衡的老师谢稚柳先生在《序》中说:“余素对资料搜罗、整理工作抱钦佩之忱, 而今喜添此编,补前人之所未备,实有助印学研求之助,诚印坛之盛业也。”这些专著的出版,对近三十年篆刻艺术的勃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韩天衡撰写并担任艺术顾问的电影《篆刻艺术》开拍,韩天衡以提纲挈领式的叙述,生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篆刻艺术的流变发展及历代名家流派,社会反响甚好。 由韩天衡编订的《秦汉鸟虫篆印选》由上海书店出版,这是一部秦汉鸟虫篆印的集大成之作,韩天衡以二十多年之精力,汇辑自原拓印谱之祖、海内孤本《顾氏集古印谱》、 现代秦汉玺印名谱及近年出土的约五百方鸟虫篆印,从中精选文字清晰、钤盖精良者成此谱,共计三百五十四方。以秦汉印为主,是中国第一部汇辑研究鸟虫书的印谱, 前有韩天衡的代序《秦汉鸟虫篆印章艺术刍议》。

摘编自王琪森《金石书画铸春秋——韩天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