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庐艺踪

天衡轶事丨 狮城相留被婉拒 收藏发老抽象画(五)

读而思

变法创新不仅是一个理论的命题,而且是要以实践为归宿。 ——韩天衡

这一年的秋天,韩天衡和发老赴上海总工会苏州西山疗养院创作布置画,他们先到苏州文物商店二楼看东西,发老跟黄胄一样喜欢古董字画及明式家具, 而且精于鉴定。那时的文物商店东西也多,价格也不是很高,拍卖行还没开出。文物商店的主任原本认识韩天衡,而发老又是大名家,一番寒暄后, 有两块田黄石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一块大的四两,小的一两多。主任看了看两块田黄石,然后对他们讲:“你们要,我看了底价,稍许加一点,大的四千多元, 小的一千八百元。”韩天衡让发老拿大的,自己拿小的。当时他们没带那么多钱,文物商店就让他们拿走,下次来付,很是相信他们。后来在西山疗养院, 韩天衡到发老房间,看到发老在台灯下拿田黄石反复欣赏,很是喜欢。

那天开笔会画画,丈二匹的大画没有专门的大画毯,拿白的床单布垫在下面,画好后把画卷取走时,发老突发奇想,他看着粘有五颜六色的床单讲:“印在床单上的颜色跟墨色非常好, 很有趣。”就着垫布上朦胧的、有色块和墨块的堆集,发老就这一笔那一笔地画了一张非常精彩的抽象画,还题了字:“花非花雾非雾”。韩天衡觉得这张画很有奇趣, 跟发老平时画的不一样,就让工作人员卷起来,带回上海,寄存在画院的库房。韩天衡和发老在西山的这段日子,很有乐趣,发老幽默,天衡机敏,两人时常擦出火花。 那时的苏州还不讲环保,发电厂的烟像一条黑龙,韩天衡讲这个地方怎么住,发老即接口道:“物尽其用,开个墨厂最好!”他们到沧浪亭看到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远山近水原有情。”但那时社会上已有只讲钱不讲情谊的倾向,发老深有感慨地讲:“改一个字会更好,叫‘清风明月本有价,远山近水原无情’。”

从苏州西山疗养院回上海后,上海老饭店的一位朋友把韩天衡、发老及发老的学生毛国伦、发老的小儿子程多多请去,让他们尝尝上海老饭店开发的上海特色菜, 然后是画画写字,大家落款钤印时,程多多的印章忘带了,发老见压在画上的镇纸正好是很普通的印章石,就讲:“天衡兄,侬(沪语,意谓:你)叫伊拉(沪语,意谓:他们)拿把刀来, 凿两刀好嘞。”于是,韩天衡想效法当年的吴昌硕用铁钉刻印的遗风,叫店员找个大铁钉,但找不到,后到厨房拿了把剪刀,这可有些难了,冈为剪刀两面交叉,都是刀刃,极锋利, 没办法拿。后来试了几下,勉强能行,韩天衡就用墨将印面一涂,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刻了“程多多”印。发老见多多钤在画上后,对韩天衡称赞道:“这方印刻得好,非常有特点。” “这是名符其实的急就章。”韩天衡答道。发老听后,讲了一句程式幽默的名言:“天衡兄,侬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撬容’。”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韩天衡在刻印时, 多多在旁边拍了几张照片,后来送了一张给韩天衡,背后是发老亲笔题字“天下第一撬客”。

这一年韩天衡被选为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名人录》。

摘编自王琪森《金石书画铸春秋——韩天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