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韩天衡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吴昌硕刻印的代刀人》,谈到吴昌硕从48岁起,因病臂而请人代刀刻印。 当时上海市领导王一平是位艺术爱好者,他到个老家拜访谈到此文,问:“个老,你对天衡的文章如何看?”个老直率地回答:“不是事实。” 后来王一平跟韩天衡谈到了此事,韩天衡讲:“我很敬重个老,但很多东西应当根据史料,我不是凭空捏造,是从史料、实物获得的根据。” 吴昌硕1908年刻的一方印,边款上就写:“这方印施酒代刻。”施酒即是其夫人。他自己太平天国逃难时受伤,肩臂得病,时常发作。
60岁后,代刻的印就多了,他名气大,刻不过来。吴昌硕70岁时在一方印的边款上写道:十年不刻印了,现在手生疏得很。 但后人看到他60岁至80多岁刻的印章非常多,其中一部分是别人代刀的。当然,个老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否认了韩天衡的看法。 但个老并没有为这件事对韩天衡产生看法,后来一位友人告诉韩天衡,西泠印社选韩天衡当理事,包括画院要韩天衡当副院长等都是个老、唐云老、谢老、发老等提名的, 从中可见个老的雅量及对后生的提携,显示了一代大师的风范。
韩天衡成名甚早,他的篆刻作品时常在各种书法篆刻展中亮相,并经常发表于专业杂志及报刊,但他个人篆刻集结的印谱还尚未出过。 1985年7月,《韩天衡印选》由上海书店出版,为韩天衡从20世纪70~80年代整整二十年间所刻万余方作品中遴选而辑谱,可谓韩氏印风第一次整体性、 规模性的展示,因而一经出版,旋即售罄。一部当代人的印谱能这样受欢迎而热销,的确是从未有过的文艺现象。
《韩天衡印选》前有谢稚柳题签,王个簃题“秦汉流风”、方去疾题“别开生面”、沙孟海、程十发作序,高二适、陆俨少、苏渊雷题诗,后附韩天衡自撰后记,论述学艺过程及对印艺出新的追求。 印谱内容为姓名、字号、纪年、斋馆、图案、诗词章等,其中为当代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唐云、程十发、应野平、徐子鹤及日本书法界名流刻印尤多。
1986年,“韩天衡书画篆刻展”在新加坡举办,并出版了《韩天衡书画篆刻》一书。韩天衡的篆刻、书法、绘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态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狮城艺界反响强烈,各华文报刊均作了大幅的报道,称韩天衡为“书、画、印三绝”。韩天衡应邀访问、讲学于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 深获师生好评,弘扬了华夏文明。后又被聘任为新加坡啸涛书画会常任顾问,并为著名的香格里拉大酒店集团写标记“S”,作上浓下淡之处理,如山之倒影。 这手书的标记,被香格里拉沿用了十多年。
摘编自王琪森《金石书画铸春秋——韩天衡》